新闻资讯

News

  徐立平  (受访者供图 资料照片)

    “0.5毫米有多厚?也许很多人没什么特别概念,但我却很清楚。0.5毫米,这是航天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我整形的精度,不超过0.2毫米,还没有两张A4纸厚。”

  为铸“利剑”,他不惧艰险“雕刻”火药30余年,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危险与寂寞。一把刻刀,一片赤诚,他以精湛的技艺和过人的胆识,为中国航天事业“精雕细琢”。他就是刚刚获得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西安航天工匠徐立平。

  练好刀功

  成功没有捷径

  徐立平是一名来自航天一线的普通工人。“我从事的工作是对固体发动机药面进行整形及缺陷挖药、修补等,具体来说,就是对装填有高能量推进剂的固体发动机燃料药面进行‘微整修’。作为战略战术导弹和运载火箭的动力之源,固体燃料发动机的制造需要上千道复杂工序,其中的工序之一就是固体发动机燃料药面整形。”

  因为工作过程对精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和危险性,固体发动机燃料药面整形被形象地称为“雕刻火药”,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技术难题,至今也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部分环节仍只能通过手工对火药药面进行精细切削修整,徐立平就是这样天天与火药打交道的人。

  1987年,不到19岁的徐立平从陕西航天技工学校毕业到了发动机整形岗位工作。由于火药韧性强,用刀力度很难把握,要刀刀精准不出错,没有捷径可走,全靠静心苦练。徐立平就认准了一件事:练好刀功!

  每天除了跟着师傅打下手,空闲时间他全用来练习基本功,就这样,徐立平一步步成为岗位骨干。工艺要求的0.5毫米以内的误差,他硬是控制到了0.2毫米,一张纸的厚度!扎实的功底来自勤奋的积累,而高超的技艺也让他和这个岗位的“黏度”更强,他在推进剂药面整形岗位上一干就是30余年。

  1989年秋,一台即将试车的国家重点型号发动机出现脱粘,为确保研制进度,彻底查明原因,航天科技四院专家组在反复论证后做出艰难决定:将发动机内装填在故障部位的火炸药挖出,查探修复。

  就地挖药,意味着要钻进已经装填好烈性推进剂的发动机内,挖出其中的火炸药,其艰难和危险不言而喻。然而在国家利益面前,没有人退缩。一支挖药突击队迅速组成,徐立平成功成为年龄最小的突击队员。突击队数万次以超人的勇气钻进装有烈性火炸药的发动机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挖出了300多公斤火炸药,成功帮助专家组找到了故障原因,最终,修复后的发动机地面试车取得圆满成功。

  万无一失

  航天人的准则

  对于药面整形的危险,有人说,这种危险与这个岗位相伴而生,无法消减,更别奢望破除了。徐立平不这么想,他心里一直盘算着如何将危险降下来。

  当时已经是班组长的徐立平将视角瞄准了先进的数控整形技术。在工厂的关注下,首台整形机很快运抵,徐立平和工友们没日没夜鞍前马后地“伺候”着设备,并在安装调试中“刷新”了设备的安全保障系统,仅设备改进方案他们就提出并组织实施了20余条,从源头确保了设备使用过程的安全可控。

  完成了设备验收,最要紧的整形程序编制成为一道难题,由于推进剂药面的复杂型面结构,加之其易燃易爆特性,要将这项国内尚未有先例的技术投产,其难度无异于虎头扎针。“万无一失”是航天工作的准则,也成为徐立平给团队全员提出的首要要求。

  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学习和探索,首套数控整形程序诞生了,对于这个一级危险岗位,手工面对面操作了数10年的工序,这项技术的突破意义太重大了。当徐立平沉着冷静地按下了启动按钮,现场所有人都紧紧地盯住了控制台上的显示器,随着设备的快速旋转,刀片在电脑的操控下平稳地切削着发动机内的火炸药,一个完美的整形端面逐渐出现在显示器上,仅仅10分钟,一发产品的整形任务就顺利完成。

  此后,徐立平带领组员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数10种导弹发动机的数控整形技术应用,班组80%以上的型号整形实现了远程控制,达成质的飞跃!徐立平本人还根据不同类型发动机、整形的不同阶段和部分,设计、制作和改进了30余种刀具,其中9种申请了国家专利,两种已获授权,一种还被工厂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立平刀”。

  精益求精

  始终不忘报国初心

  熟悉徐立平的人都知道,30余年的刀锋行走,整个职业生涯与危险相伴,徐立平始终不忘岗位报国之初心。在没有掌声之处执着坚守,在没有关注之时安之若素。这也是无数惯于静默的航天人一贯的品质和气质。

  一把整形刀,他一握就是30年,从不懈怠,初心依旧。徐立平用默默无闻的静默坚守、无私无畏的奉献品格,赢得了荣誉,更赢得了认可。徐立平先后被评为或授予最美航天人、航天技术能手、航天基金奖、三秦工匠、三秦楷模、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感动中国人物等殊荣。2017年3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重大先进典型“时代楷模”,2018年3月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30多年已过去,当年的“帅小伙”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徐立平仍坚守这一岗位,满怀对航天固体动力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四院的无比热爱,始终如一,不计得失,无怨无悔,充分展现了新时代航天人矢志建设的价值追求。

  “精益求精是坚持、是创新,以完美的心态来对待这个工作。”正如徐立平所说,每当看到飞船上天、火箭上天,心中的自豪感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觉得自己这辈子活得真值!

来源:西安日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