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欧亚经济论坛并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
时光回转至2009年11月16日,陕西,西安。在第三届欧亚经济论坛开幕式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习近平发表了重要演讲。
他指出,欧亚经济论坛已成为欧亚各国拓宽合作空间、推动共同发展、增进友好交流的新平台。中国愿以更加开放、更加积极的态度,同欧亚地区各国一道,促进区域合作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发展。中国愿同欧亚地区各国完善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本地区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有效解决涉及地区合作的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
创办自2005年的欧亚经济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现已成功举办7届。在2019年欧亚经济论坛开幕之际,再次梳理城市与论坛的关系,你会发现:重现“丝绸之路”辉煌,促进欧亚区域大繁荣,或许没有比西安更适合的城市了。
丝路精神永不灭 薪火相传2000年
公元前139年,一望无垠的沙漠上,一支驼队踽踽独行,清脆的驼铃声划过长空绵延不绝。使者张骞手持旌节,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从此,一条以汉长安城为起点,途经河西走廊,穿越天山南北,远抵安息(今伊朗),长达70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开启了东西方交流合作的大门……
2000多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薪火相传,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车轮滚滚前进。
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正式成立,为在欧亚地区形成新的更加紧密的经济互动关系创造了条件。
2005年5月,陕西省给国务院上呈了《关于承办欧亚经济论坛的请示》并获得批准。
200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欧亚经济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永久会址设在西安。
就这样,“丝绸之路”穿越了历史长河,以一种崭新而令人欣喜的面貌延伸而来。
西安,这座伟大光辉的城市,世界文明古都,具有3100年的建城史和1000多年的建都史,曾经开创了辉煌的汉唐盛世,上演了“九州辐辏、八方云集”的盛景。2000多年后的今天,以举办欧亚经济论坛为契机,西安再次发挥历史性的作用,盛情欢迎四方宾朋。
作为上合组织框架下的重要经济对话与合作机制,多年来,欧亚经济论坛坚守自身定位,有效发挥了公共外交、政策协调、投资促进和项目对接的平台作用,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窗口、全球探讨欧亚问题的首要平台,以及陕西发展外向型经济和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载体。
时代赋予新使命 新定位带来新机遇
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四国,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西安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欧亚经济论坛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
同年举行的第五届欧亚经济论坛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3个城市签署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宣言》,表达了沿线地方政府合作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共同愿望和坚定信心。
稍加梳理可以发现,历届论坛的嘉宾来自近百个国家和地区。阿富汗前总统卡尔扎伊、塔吉克斯坦前总理阿基洛夫、韩国前总理李寿成、乌克兰前总统克拉夫丘克、蒙古国前总统奥其尔巴特等国际政要都曾出席论坛并讲话,向世界传递了区域合作的多项主张和诉求,并就共同关心的合作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达成了多项可操作性成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明确将欧亚经济论坛列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之一。
随着欧亚区域合作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组织和企业对论坛表现出浓厚兴趣,欧亚经济论坛已成为面向欧亚地区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强的论坛。
论坛与城市同行 14年踏石留印
14年来,欧亚经济论坛在金融合作、能源开发、人才教育、新兴科技、文化旅游、生态环保等方面达成了多项可操作性成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及欧亚各国间合作共赢发挥了积极作用,国际影响力、吸引力不断提升。
2007年第二届欧亚经济论坛上,各参会国共同签署了《西安共识》,这成为欧亚地区国家在能源、旅游、金融、教育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的纲领性文件。
2009年第三届欧亚经济论坛上,《推进贸易安全与便利西安倡议》的签署,为欧亚各国应对金融危机挑战、消除贸易壁垒、营造更加公平开放的贸易环境、促进本地区各国经贸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2011年第四届欧亚经济论坛上,国家文物局与其他国家文物主管部门达成共识,推动首批丝绸之路“廊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14年6月,“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在多哈申遗成功。
……
截至目前,欧亚经济论坛已经促成了一系列大型合作项目的成功实施,累计达成能源俱乐部、开元城市发展基金、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欧亚大陆桥交通一体化建设、“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等重大项目近百个,成绩亮眼。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西安未来可期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具有区位交通连接东西、经济发展承东启西、文化交流东西互鉴的独特优势。“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让西安这座“不靠海、不沿江、不沿边”的内陆城市站到了向西开放的最前沿。
面对融入“新丝路”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西安市依托自身优势,通过加速构建立体丝路通道、搭建多层次合作交流平台、推动经济文化领域“走出去”等举措,努力打造“一带一路”内陆开放新高地。
目前,西安已建成国内最大且具有国际国内双代码的陆地港口——西安港,中欧班列“长安号”实现高水平、常态化运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七,并获批第五航权,成为西北首个72小时过境免签城市。
自贸区西安片区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24小时通关便利化。西安领事馆区加快建设,已有泰国、韩国、柬埔寨、马来西亚4个国家设立总领事馆,法国、德国、西班牙等26个国家设立签证中心。
西安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与29个国家的34个城市缔结为国际友好城市,与36个国家的67个城市缔结为国际友好交流城市,在四大洲18个国家设立了21个西安海外侨务工作联络点。
2018年,西安进出口总额3303.8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3.54亿美元,分别是1987年的367倍和114倍。
2019欧亚经济论坛9月10日开幕。据悉,这届论坛将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合作,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将通过多领域、多层次的深入对话,助推中方同各国一道巩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务实合作,打造休戚与共、利益交融的命运共同体。
时移世易,沙漠上的驼队已渐行渐远,而站在丝路新起点,正在着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西安,已将丝路精神发扬光大,敞开大门迎接更多远方来客。
未来已来,一切正在进行时……
来源: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