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石砭峪新村村民:

  告别土坯房住上小洋楼,从就医不便到家门口就有了卫生室,曾经的贫困村成为西安市“十佳最美乡村”……坐落在秦岭北麓缓坡地带的石砭峪,曾长期被贫困“困扰”,如今,住在山区里的村民搬迁到散发着现代新农村社区气息的石砭峪新村,告别条件艰苦的山区生活,踏上幸福路。

  环境

  家家户户绿植环绕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五台街道的石砭峪新村,远处青山隐隐,近处村舍俨然,家家户户绿植环绕,一派悠然。

  一座座二层小洋楼拔地而起,街道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树围绕,房屋墙面绘制着孝道、礼仪等文化宣传画,设置了村规乡约等公示牌。整个村子干净整洁,村内卫生院、幸福院、篮球场、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

  据石砭峪新村党支部书记董乃会介绍,石砭峪新村对原关庙村工程造价、四岔村等7个村的村民进行集中安置,共安置488户、1601人。新村不但有村卫生室以及活动广场,还有服务大厅和文化礼堂。

  记者在文化礼堂内看到,墙面上张贴着家风家训,地上摆放着整齐的桌椅供村民学习,设施一应俱全,大伙儿遛弯散步有地方、休闲娱乐有场所。还在村主、次干道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我编了个简单的顺口溜,就是:做饭不生火,屋里头有厕所,进门先换鞋,二楼有阳台,出门不踏泥,炕上不铺席,幸福生活把福享,永远不忘共产党。”董乃会笑着说。

  据了解,石砭峪新村建立了“村收集、街运输、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运行机制,户内垃圾桶、村内垃圾箱配备齐全,村庄内外实施全天保洁,基本实现了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如今村民们看到零散垃圾,都会自动捡拾起来。

  对石砭峪新村村民来说,搬迁改变的不光是生活环境,新建的文化大礼堂让村民、让各种文化活动有了展示的机会,也让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过去没有这条件,现在群众也能聚集到一块了,晚上有广场舞,特别热闹。”董乃会说。

  回忆

  村民生病只能“硬扛”

  在石砭峪村的老址,还保留着一些土墙房,在绿水青山中显得有些突兀。董乃会说,这种仅仅靠木桩和泥土支撑起来的房子,不仅质量堪忧,还经常漏雨,住在里面几乎没有舒适感可言。

  回忆起从前在山上的日子,村民们不停地感慨。77岁的辛桂贤告诉记者,儿媳妇走得早,儿子又有残疾,以前全家住在一个小房间里,孙子孙女上学离得远,她只得租一间房子陪读。“每逢周末,搭公共汽车回村里拿点粮食和菜,这一陪就是3年。”

  到春耕秋种的时候,村民们早出晚归,由于深山里的特殊地形,很多村民的土地不仅少,而且离家很远,需要步行数里路才能到地里劳作,而且传统的土地经营方式和农作物种植,只能基本解决温饱。

  徐凤贤老人以前住在离新村30公里的罗汉坪村,两间土坯房漏雨掉瓦,条件十分艰苦。“最怕打雷下雨,白天眼睁睁看着河水暴涨从家门口过,夜里听着大雨声,和儿子坐炕上不敢睡。”徐凤贤说,有时候下山买生活必需品,得走很远的路才能到车站。

  由于距离山下太远,就算村民们生了病,也是“硬扛”。“有一年胃不舒服,因为看病不方便,我就没当回事,后来病情严重,乡亲们送我到县医院做手术才好了。”徐凤贤告诉记者,有的乡亲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大伙儿用架子车拉上送去医院,仅路上就得两三个小时。

  “石砭峪山大沟深,自然条件艰苦,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不方便,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石砭峪山区几个村子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董乃会说。

  新生活

  校车、卫生室等一应俱全

  为了改善山区群众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环境,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和石砭峪水库水源地安全,政府决定启动石砭峪新村建设这项民生工程。

  如今,村民们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洋楼,不仅房屋结构更结实,而且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新型的厨房让大家终于告别柴火和呛人的浓烟。

  如今,辛桂贤一家也从老村子搬到了这里,180平方米的新房子,房间、客厅、厨房明亮整洁,房间内设置了卫生间、洗浴室,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电家具样样齐全。“与以前的老房子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打量着自家崭新漂亮、宽敞洋气的小洋楼,辛桂贤不住地感慨。

  辛桂贤说,搬到新村以后,学校离家1公里,还有校车接送,自己也不用租房陪读了。老人说,孙子孙女学习成绩都很好,自己感到很欣慰。

  徐凤贤打开了话匣子。“现在家门口就有卫生室,有医生有护士,能给我们检查、开药、输液。”谈起现在的生活,徐凤贤十分激动, “党和政府对我们真好啊,那么多利民惠民的好政策我们都享受到了,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过上像蜜一样甜的生活。”徐凤贤高兴地说,这也是大伙儿告别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深山,踏上幸福路、走进新生活的心里话。

  石砭峪新村每户村民的房子都经过统一规划工程造价,整个村子整整齐齐,房前屋后经过草皮、竹子、灌木的绿化,显得生机勃勃;绿化带里、主干道的墙面上,各种雕塑、宣传画也将村子打扮得更美。

  “有些村民,把自个家的庭院装扮得格外好看,还得过美丽庭院荣誉。”董乃会说着,带记者走进村民顾金鱼的家,大家都被庭院里的鸟语花香所吸引,院子里满眼郁郁葱葱,各种绿植被主人井然有序地摆放着。“我们生活在秦岭脚下,这么好的生态环境,当然要收拾得干干净净。”顾金鱼说,从山里搬到洋楼,一定要把住处打造得美丽、舒心。

  愿景

  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生活环境变好了,经济发展也没落下。村子的原址上,蜂蜜产业很红火,新村的旁边,铁皮石斛产业市场也在努力拓展中。村子还计划发展民宿产业,让村民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

  娄景超是一名95后,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年前来到石砭峪新村做大学生村官,扎根于这片土地。路通了,景美了,如何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这成了娄景超和其他干部们的大事。

  娄景超告诉记者,石砭峪新村开始动员村民从传统农业向高效休闲观光农业转变。不仅组建了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建立了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还依托石砭峪的板栗、核桃、土蜂蜜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蜂养殖、菌菇培植和中药材种植。目前,石砭峪新村共养殖中蜂4000余箱,还投资100余万元,建成了一个铁皮石斛种植基地。

  “未来,我们将依托石砭峪新村优越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利用集体商业门店招商引资,打造高标准乡村民宿,推动和引导农民开办农家乐、土特产专卖店,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董乃会说,最终将石砭峪新村打造成为“优质蜂蜜产地、休闲养生宝地、生态旅游胜地”,让石砭峪新村成为西安市乡村振兴的一张名片。

  这只是西安市农村变化的一个缩影,如今在西安,很多农村人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日子。为早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大西安新农村,我市还绘就了“作战图”。

  我市将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夯实乡村振兴基石;培育引导新型业态,擘画产业兴旺版图;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创建生态宜居乡村;繁荣乡村文化,实现乡风文明;强化乡村基层建设,建构有效治理体系;保障改善民生,提升乡村富裕水平。

来源:西安晚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