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2017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成立,西安正式进入了“自贸时代”。两年多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各项试点任务扎实推进,政府服务效能显著增强,建设建筑、工程造价,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金融开放创新取得实效,“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显著优化,引领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

  多项“西安样本”

  在全国推广复制

  去年10月9日,陕西延安延川县森海农产品在“通丝路”平台与美国客商达成30吨“梁家河”小米销售合同,这也是该平台首单业务落地,标志着陕西自贸试验区通向全球市场的“人民币网上丝绸之路”正式开通。

  据介绍,“通丝路”通过接入银行、海关、税务及省口岸办提供的各类接口,打通支付结算、企业报备、产品报备、在线报关全流程,提供单一窗口的“一条龙”服务。同时为小微企业和农户提供出口代理和融资担保等服务,为陕西特色产品推向全球市场搭建了一条便捷的“人民币网上丝绸之路”。“通丝路”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业务服务平台,也入选了今年7月23日商务部发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

  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共形成220项创新案例。其中,“通丝路”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业务服务平台等4项创新案例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设立‘互联网+政务服务’驿站、政务服务容缺受理、24小时自助信包箱、征信服务与政务服务联动、内保外贷金融创新、信用金融服务创新”6项创新案例在全省范围复制推广,已经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安样本”。

  深化改革 开拓创新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通过一系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探索,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也吸引聚集了大量市场主体。截至今年7月底,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新增市场主体40476家,注册资本4908.56亿元,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502家。

  在行政效能革命上,自贸试验区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助力构建高水平的营商环境。如今,企业注册登记已经实现“一口受理、并联审批、多证联办”和全程电子化,办理时间压缩到3个工作日以内,时效提升95%以上;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通过取消审批、告知承诺和优化准入管理的改革方式完善市场准入管理;通过推进“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使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在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方面,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吸引更多优质外商投资企业、外向型企业入驻自贸试验区。阿里巴巴、毕马威等众多企业纷纷落户自贸试验区。

  今年8月,国家外汇管理总局正式批复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经开功能区企业长安银科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开展美元融资业务的申请,长银保理成为全国首家获得开展出口企业美元计价应收账款美元融资业务资格的商业保理公司,也填补了国内资本项目相关商业保理业务政策的空白,成为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工作的一项重要突破。

  加强与丝路沿线国家

  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

  通过自贸试验区建设,西安更进一步加强了与世界的联通。

  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创新国际产能合作模式,建设了中欧合作产业园,吸引更多欧洲著名工业企业在西安加大投资,目前已聚集了博世、宝马、阿尔斯通等世界500强企业。

  深化互联互通合作机制,持续创新中欧班列运营模式,今年新开通“襄西欧”“徐西欧”“蚌西欧”“冀西欧”国际货运班列,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加速形成。

  同时,不断创新人文交流新模式,举办西部海外文化艺术品保税拍卖活动,探索艺术品保税拍卖模式。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商务中心,搭建产品展示、项目推介、经贸交流平台。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工程造价体系,坚持文化和科技、金融、贸易融合的“文化+”发展定位,基地文化产业快速增长、特色不断凸显、产业链日趋完善。

  建设自贸试验区,为西安带来了打造“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新高地、实施追赶超越的重大机遇。在这样的机遇下,西安也在不断发力,朝着世界舞台迈进。

来源:西安日报

返回